第1223章 战争的烙印-《帝国行》


    第(2/3)页

    更何况君主王权是何等高风险的职业,做一个能臣,尚且让他心力交瘁不堪重负,再要篡权夺位,只会更累。

    如今的局势虽然不是最好,但至少内部再无针对他的威胁。

    谈话结束的两天后,百里燕令人前来抽取西寰等人血液样本,以获取生物遗传数据用于匹配分析,确定有无排异与副作用。

    尽管得益于狂澜的数据库与高效运算,芽细胞高度匹配人类生理与遗传,但仍然存在极少的特殊人群具有排异副作用,与遗传影响概率。

    这取决于个人的生物遗传因子与种群来源,确切的说,中原人早期由不同的部落族群构成,通过几百上千年的通婚,逐步血缘同化融合,但仍有极少一部分基因遗传特殊的个人,对芽细胞具有排斥,甚至危害,故而无法使用,但多数人的遗传因子都能适用芽细胞。

    抽取西寰等人血液,便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否有不良影响。

    待等数据确定,百里燕按约送来芽细胞,由百里娇负责为西寰季锦昇顾晨分批注射剂量,姜拓姜平季宁还年轻,尚无需注射。

    由于芽细胞作用缓慢,同时需要疗养,西寰一时半刻并没有答应百里燕提出条件,同时百里燕也预料到这一局面,国内依然在没有君主的情况下由内阁接管,同时开始筹备咸王姜蛰的国丧。

    而过去六月,百里燕不在位期间,内阁正式将陆军参谋本部纳入内阁,蒋杰出任总参谋长,跻身权利层,司农一职由薛博林暂为代理,把他忙的够呛,许多专业都不是他能理解和掌控,不免给他带来巨大压力。

    此时前线战事的越发不利,让百里燕预感到获胜无望,随即开始调整战略转入积极防御,并给东西两线加派更多装甲车辆重炮甚至卡车炮,同时更多使用狙击手打冷枪。

    过去数年,狙击手创造的战绩达到了一比十七,给敌造成巨大心理阴影和负担。

    十二月基本康复后,百里燕再次约谈了克洛斯,并展示了过去两年间北伐的成果,安排抓获的高级将领与他见面,迫使他与人类合作,给接下来的谈判工作奠定基础。

    姜蛰的国葬规格与姜亥等同,由于没有挖掘陵寝,因此无地可葬,最后只能暂且葬入姜亥陵墓,与之同穴,留待日后重新取出,择地安葬。

    国葬持续至正月,为报复诸侯的干涉,百里燕中断了一些紧俏物资的出口,召回军事顾问团,同时给王砺打去电话,催促晋军恢复状态。

    662年,战事进入胶着,装备的大量和配发,联军拥有更多的热兵器,不断向前线增兵,积极防御作战取得初步成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