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无奈与坚守-《帝国行》
第(3/3)页
“海上?海上决战能有多大把握。”
“我国目前有万石、两万石战船近五百余艘,全部包铁,一部分已安装有内燃机与鱼雷发射具,另有鱼雷快艇一百五十余艘,若主动寻找战机,定能重创其东线海军。
臣不求取得海上优势,只求摧毁其更多战船。”
“这是为何,摧毁其船,其大可再造就是了,这有何用。”
“大王此言不错,但大王可曾想过,腋目为将北半球兵力运往南半球,动用了两三千艘军舰与货船,这些船只不是一日造出,而是日积月累几十年积累生产。
退一步说,为支持南下侵略,其调集了多数船只用于侵略,对其自生国内漕运、海运与货运已经产生重大影响,若能大幅削弱其海上运力,便能遏制其继续增兵规模。
同时我国再从陆地对其打击,减少其援兵的同时,其在陆地兵力减少,如此即便和谈,也能谈出一个相对有利的结果。
以便日后争取更多的时间,加紧国内建设,为将来更广泛的战争做准备。”
“司农的意思是,要寡人停战?”
“臣也不想停战,但目前诸侯都已负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巨大开支,加之梁国暗中撺掇,届时诸侯无意再战,我国执意要战,结果只能是诸侯各怀鬼胎不尊号令,万一出现重大失败,梁国大可将责任推给我国。”
“那司农倒底是何意?”
“臣以为,战争打了七年,中原元气大伤,腋目应该也快撑不住,因此此时提出停战和谈,他们应该也有此意愿。但其绝不会善罢甘休,轻易吐出长孙国土。
因此臣认为,应该团结个别诸侯,在东线陆地与海上发动几次战役,打出一个对我国有利的局面,争取五到八年的,甚至十年的停战空间,然后再接着打。”
“那岂不是没完没了了。”
“是的,但却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不过大王请放心,十年内,咸国必有重器可用。”
“听司农大人的意思,莫非钥热爆弹已成。”
“这倒没有,臣正在着手研发更新式的战车、舰船和能在天上飞的机器,三到四年可见结果,五到七年能大量生产装备我军,届时等着腋目的将是我国的钢铁洪流和天上的大炮。”
【注1】工业生产资源越分散,效率相对越低,因为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运输距离增加,国家与国家的政治不信任加剧了工业整合,同时资本投资也会分散,战争动员效率也更低。
就好比是流水生产线,规模越大,效率越高。但如果流水线每个工人单独完成所有工种工作,这种效率显然是低下的。
当然,这种比喻也许不恰当。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