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眼红-《帝国行》
第(2/3)页
“是的,百里燕确实卖了二十万支枪,一百门后装炮,还有其他军需物资和工业品。”
季锦昇如实汇报,西寰细思后说:
“王兄要三十五万条枪他不给,却给燕国二十万条,他怎么想的。莫非咸国手中还有更多的枪。”
“即便没有更多的枪,但储备不会少。虽然不知咸国十年内造了多少枪,臣仔细推算过,各型枪支没有两百万支,也有一百五十万支,实际恐怕更多。
咸军目前有军五六十余万人,清一色651型的好枪,辎工营、铁道兵二十余万人,外籍兵三十万,约有三十余万支老枪,加上零零散散装备各地辅兵枪支,得有百万以上。
若是拿出二十万支卖给燕国,给他诸侯的枪支就只能在剩下的三十万支中出,但显然太少了。百里燕行事必有筹谋,故而臣判断,咸国目前的枪支储备至少还有一百二三十万支,给了燕国二十万支,剩下的才够诸侯使用。”
“那也不够啊,王兄要三十五万支,志国、卫国皆比我晋国大,岂能少,如此一分,一百万支枪哪里够用。梁国、徐国、歧国其他诸侯难道就不给了吗。”
“但再多,可就不太可能了。臣以为,此番诸侯索要甚多,会盟僵持至今仍无订立盟约迹象,百里燕断然不会等待战局滑向险恶边缘,定是有其他安排,王后殿下不妨静观其变。”
“若是王兄知道晋国还不如小小燕国,恐怕要给活活气死。”
“只怕王司马已将电话打到了平汤。”
“那按季将军所言,百里燕会做何安排。”
“尚不得而知,但定是对局势有利之举,因此还是静观其变的好。不要贸然挑起事端,打乱百里燕部署,否则伤及的不仅仅是咸国,而是整个中原大局。”
季锦昇善意提醒着西寰,不要在此刻做出不利大局的事,西寰也显然明白季锦昇的意思,她说道:
“放心,本宫还不至于如此不堪。咸国终究是拓儿的基业,本宫怎能将其毁于一旦。”
“王后英明。”
其实早从十八年前开始,西寰的心态出现明显转变。
平灭黑巾让咸国声威大振,经济实力出现端倪,百里燕的改革获得了空前成功,方旦顺利进入咸国经济体系,让西寰有了窃据咸国的打算。而在此之前,西寰只是把咸国当成一个随时被晋国吞并的破罐子。
事到如今,咸国力压群雄,坐拥唯一工业基地,独揽天下经济大权,咸国称霸乃至实现大一统指日可待,而且很大可能在她儿子姜拓身上实现。如此天上意外掉下的馅饼砸在西寰头上,乃是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收获。
这种情况下,西寰自然是不希望咸国走上歧途,乃至被搞垮,其政治立场与晋王自然而然出现了裂缝。当西寰抱着此等心态看待咸国,无形中与百里燕达成了事实的政治联盟,而这也是百里燕希望看到的结果。
将敌人为自己所用,而不是党同伐异消除异己的血腥镇压达到目的,才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不偏不倚的折中调和,只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和目标,偏或者不偏,是达到目的手段和策略。也许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但只要最终的态度不变,并以最小的代价,使之达到目的,你就是成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