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嘴有多大,量有多大-《帝国行》


    第(2/3)页

    次日,百里燕又去拜访了赵国,赵国是一个真真正正名副其实的内陆诸侯,国土面积约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五百余万人。位于卫国西南,西貘夷东南,陈国以南的草原上。

    不同于宋国,仍然以农耕为生,放牧为辅的诸侯,赵国是个半耕半牧的诸侯,其“险恶”的地理位置经常遭到卫国的勒索和西蛮的入侵,加之地处内陆,信息、物流封闭,农耕时代的资源相对匮乏,大规模普遍的农耕有技术上的难度,放牧填补了粮食和农业经济不足的困境。

    赵国与徐国很像,骑兵发达,但主要是轻骑兵,且人口少,兵源不是很多。百里燕并不指望赵国出兵参战,但赵国的兵可以就近去填陈国、歧国的防线,增加两国的守备力量。

    赵国国小民寡,面对咸国这个庞然大物,底气自然不足,提出的条件也更务实,都是一些钢铁、农耕生产资料和农业、畜牧技术。

    陈国和歧国国情相近,但陈国比歧国大,人口多,而歧国又是百里燕的本家,哪怕为了利用歧国,只要不是过分要求,他会尽量满足。

    正月廿五,燕国终于找到机会向咸王提出要求,胃口也不小,张嘴就要十五万支型枪支,六万支651枪族,四百门新式火炮,五百门迫击炮,还要火箭炮、汽车等等,当真是嘴有多大,量就有多大。

    姜蛰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以“考虑磋商”为由拖着,这一拖就拖到了二月份。此时诸侯都盯着咸国的态度,作为亲家,公良修自然也不例外。

    “你到底是作何想的,诸侯使团抵达陔陵已有月余,咸王为何至今不行会盟之仪。”公良修气恼问道,对燕国的战局他很担心。

    百里燕却很淡然,他说:

    “你志国身处内陆,燕国远隔万里之遥,燕国之事与兄有何干系。”

    “此言我不敢苟同,燕国虽与我志国无干,却是危及中原的必经之路,燕国破,梁国、歧国、卫国皆在腋目兵锋之下,你应比我更清楚。”

    “愚弟是比兄长更清楚,所以我咸国年前便已派兵,眼下正在燕国作战。可你志国未派一兵一卒,未费一枪一弹,公良兄你急什么。”

    “我……”

    公良修语塞,百里燕却不给他开脱的机会,又是说:

    “你知不知道诸侯要了多少东西,当真现在还是五十年前,挥一挥手便能压服诸侯。如今打的是钢铁,是炮弹,是国本,诸侯一无所有,却什么都要,这等盟主谁做得。

    当年志国约盟之时,你志国也如此慷慨,要什么给什么吗。”

    传统冷兵器会盟,各方势力或是相对均衡,有一两个较强。或是一个霸主多个小诸侯依附。若是前者,利益是能者多劳,或是战前约定。后者则霸主取多数,剩下才轮到小弟。所以盟主很少需要支出好处给小弟,或者从目标身上割下肉来。

    而今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战争几乎没有利益可图,至少在民族大义之外的利益几乎没有,同时诸侯没有工业,没有称手的武器,自然需要向盟主伸手,索要更多的好处,以弥补现实利益的缺失。

    这种情况下,会盟的本质是咸国花钱花装备,武装一批完全无法控制,且随时会翻脸的的外国军队,在工业产值允许的情况下,百里燕或许会考虑这么做,但产能严重不足,在既有的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分配超过总额的资源,那是不可能的。

    “公良兄,你也将心比心的想想,换做是志国会盟,现在局势你志国作何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