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彭见过永兴侯。” “呵呵,少将军快快免礼。” 十年前津邺吊丧时,王彭曾随晋国太子姒艰,长史高吉,一同前往梁国吊丧,百里燕见远远见过其几面,他相信王彭当时也见到了他。 一番寒暄后百里燕引众人入陔陵,边走,百里燕边问王砺: “为何不见长史高吉。” “高长史尚在尹秧城,稍后几日再来。” 高吉是范涛的门生,担任长史多年,范涛之后,高吉出任相国的概率很大,至于其他内阁和勋戚,势力都没有范涛的势力大,而范涛无儿子,扶高吉出任相国是必然的。 此番高吉半路先去尹秧城,多半是争取尹秧君方旦势力的支持,方旦如今身在陔陵,尹秧的管理都交由其亲信族亲,高吉此去更多是许诺一些政治实惠,以分化方旦的内部势力,获取一些经济好处。 毕竟现在的方旦,是晋国第一首富,随便刮一层皮都够晋国王公贵胄分几顿吃都还嫌撑,若能获得方旦势力内部的一些支持,高吉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不过也让百里燕看到,自公叔阔这一代开始,晋国的路越走越邪门,发展到高吉这一代徒孙,治国理政上已难有什么大的建树,相反因为经济的改善,搞起结党营私朋党政治这些邪门歪道。 但也不可否认,咸国的变数压制了晋国的发展空间,公叔阔的战略方针并没能得以实现。 加之常年歌舞升平远离战乱中心,一个常年不打大仗,不流血的国家,又受惠于咸国强大的市场经济,久而久之人心忘战,权贵忙于利益斗争,滋生安逸享乐是必然结果。 进城后,晋国人被陔陵的繁华和先进所震惊,而王砺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复杂如麻。他在想,如果当年公叔阔没有逼走百里燕,今天的一切应该都会属于晋国所有,以晋国的国力和战略位置,四十年间会比咸国发展的更好。 见王砺神色凝重,百里燕心中猜到了几分,他说: “兄长是在想公叔阔吧。” 王砺惊讶看向他,沉默了片刻说: “你怎的知道。” 百里燕浅然一笑,他说: “公叔阔治国在于凶狠,而不知仁义之道,按其生前所定方略倘若实施,如今中原局势更加纷乱,志、晋、徐、孙、黑巾相互攻杀不绝,晋国被志国所伤恐在所难免。晋国若想要图霸,几乎可能。” “你是说公叔丞相当年所定国策无法实现。” “正是。即便咸国被灭,亦无法实现,因为黑巾比晋国更强,当时唯有志国可与之匹敌。但志国亦惧怕黑巾,因而不会力战。只要黑巾不主动招惹志国,晋国必被拖入咸国战场难以自拔。” “但若无黑巾,公叔丞相方略未必不可一试。” 王砺还想争辩一番,百里燕却不给他机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纵然没有黑巾,梁国岂能眼看晋国吞灭咸国再伤志国,届时势必是诸侯来犯。你晋国战力若非数量取胜,咸国内乱之时,你晋国未必打的动咸国。即便打下咸国,晋国不死伤三五十万人焉能拿下咸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