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警讯-《帝国行》


    第(3/3)页

    而651型且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子弹的消耗比648型步枪、霰弹枪大得多。

    甭看现在一班年产四千多万发子弹,但训练一个合格的步枪射手,至少需要一百二十发的子弹,多的需要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发。如果是机枪手、特等射手,需要的子弹会更多。

    十万支半自动步枪,保守需要一千两百万发训练新兵,加上每月定期打靶的一二十发子弹,十万支枪哪怕不打仗,一年也要消耗四千万发以上的子弹。

    如果是一百万支,一年就是四亿发,一旦打起仗来,每年消耗十几亿乃至几十亿发弹药实在稀松平常不过。

    因此造枪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现在有枪没弹的尴尬。这也是百里燕仍然继续生产648、647两型枪的主要原因,因为弹药制造容易,小作坊都能造。

    有鉴于咸军已经普及枪支,可以调整生产,暂时放缓枪支与其他商品生产,释放商品库存,利用储备商品释放的时间,腾挪工业产能,生产更多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制造更多的配套机床。

    一旦战争开打,将没有充裕的时间和工业人口用于生产设备,所有生产都将转入战时供应。

    “大王,此事仍然只是刚刚获取的消息,在腋目人大举南下之前,我国应该秘密备战,不宜由朝廷公开讨论,故而臣不建议朝会议论此事,以免造成恐慌被诸侯利用。”

    “爱卿言之有理,此事暂不用与太子内阁讨论,爱卿拟好奏本,直接呈报寡人即可。”

    “臣领旨。此外,臣想辞去治粟内史之职,专司财政与军械,还请大王恩准。”

    咸王思索了片刻,挠了挠花白的头顶徐徐说道:

    “爱卿可有出任治粟内史人选?”

    “臣建议由轩亭侯之子乔丞接任治粟内史一职。”

    “寡人这外甥司管金银多年,对农桑之事一窍不通,这不妥吧。”

    “大王放心,治粟内史俯下皆为能臣干将,乔丞出任治粟内史也是个闲差。臣是担心治粟内史府下官吏太过年轻,又无朝堂深厚根底,无法被百官认可,故而推荐乔丞兼任治粟内史为权宜之计。”

    “也罢,寡人准了。寡人今日即刻下旨,就无需等到明日了。”

    “大王圣明。”

    咸王现在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尽早下旨办完该办的事,对咸王有利,对百里燕也有利。

    交出治粟内史由乔丞出任,避免了咸王驾崩后太子打倒他后,同时拿到治粟内史、大司农和军械司三项大权。

    治粟内史虽然不主管国库,但主管农业和粮食生产,大司农尽管主管国库,但现在咸国主要工商业都在三侯手中,工业生产多数是百里燕的产业。

    所以太子拿走司农和军械司两顶帽子得不到实质好处,除非来个兜底抄家,若是如此,将进一步引发全国性政治经济和军界的全面地震,这个代价是新王承受不起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