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伐交(14)-《帝国行》


    第(2/3)页

    其三,孙国迁入我国本土旧民数量巨大,尽数返乡我国财力难济,故而只能酌情返还。只要贵国同意三项条件,其余条件均可谈。”

    楚业提出的三条十分之厉害,尤以前两条后门最多。

    此前卫王意在以分封默许三个弟弟自立以避免更大损失,现在其又反悔,同时保留尚雪春江两郡在云江以南的土地,这样一来,切断卫国与孙国旧地联系的计划也就搁浅。

    切割卫国本土与孙国旧地的前提是三王自立,因为只有自立新诸侯,才能继续压榨卫王底线,截断其东出通道是可行的。现在其反悔,等于又将谈判的筹码往上抬了一个档次,相应的底线也就上浮了一格,在强行切断其东出通道,卫王根本不会答应。

    而且更高明的还在于培郡现在多数落入梁国手中,将其许给孙国等于是空头支票,挑拨孙国与梁国关系。如卫国撕毁与梁国密约,培郡就不是主动让出,而是被梁国强占,事实上在密约达成之前梁国是强占的培郡。

    此外梁国的田耘通尚蒙藤是咸军打着卫军名义攻占,但卫国却并不知情,因此会将之作为筹码与梁国谈培郡,所以如若卫国与梁国翻脸,梁国只能吐出半郡换回三地。

    最后,卫王并未拒绝咸国的商品贸易与降低关税的条件,也没有拒绝咸国的政治援助,这就等于默许咸国经济向孙国旧地渗透,看似能得到好处,实际上投资风险很大。

    孙国旧地仍然处于贵族割据,政令不一的局面,百里燕致力于三王独立后控制经济部门统一政令,为经济渗透打开通道提供保护。现在丧失行政控制,意味着咸国资本在当地没有任何制度保障,这是他不能答应的。

    仔细拿捏了分寸,百里燕郑重说道:

    “我国驻兵孙国旧地,卫王如何说。”

    “不能超过五万。”

    楚业果断道,百里燕继续说:

    “五万骑兵,没有退让余地!”

    一言既出,厨业脸颊明显抽搐了两下,他说:

    “骑兵只能两万,总数不得超过五万人。”

    “我军是步军骑马,配什么马用什么甲,本侯可以不管,但必须骑马。此外,一应吃住皆有我国自行负担,无需贵国提供钱粮,但贵国不能阻止我军旧地采买粮草补给。这对贵国可是一大笔收入,楚大人不妨考虑一下。”

    在战败国驻军无论哪朝哪代无一例外都是战败国出钱付费,一来减轻战胜国军费支出,二来削弱战败国经济潜力,进而减少其置办军备的费用,削弱军队数量。

    因此战后驻军是交涉博弈的重点,当下诸侯一万轻骑兵的维护费用能养十一至十二万步军,而且是中级的步军,重骑兵能养十五万人,咸国工业化后费用也要一半,一万轻骑的费用大约能养五到六万精锐步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