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伐交(4)-《帝国行》
第(2/3)页
古思弥汗闻讯大喜,他说:
“这好呀,贵国的海船巨大无比,还有厉害火炮,卫军一定不是贵国对手。”
“届时还望贵国能提供吃喝供应,接应我军海船。”
“请阁下放心,我国港口虽小,但船还是有的,供应吃喝不成问题。只是不知贵国何时能够派遣海船前往我族领地,如若拖得太久,损失会很大。此外货物的交割也会大幅延后,有损我族商社的信誉。”
“哦,这些阁下可以放心,贵邦与我国交易所货物若有延期,由此产生的信誉损失责任不在贵邦,产生的损失也由我国承担,若有债主与贵邦交涉,可让他们前来找我,只要合理,本侯愿赔付应有损失。”
西貘夷与咸国间的贸易多数签有合约以及保险,卫国封锁西海,无故扣押咸国商船产生的损失理应由保险承担,官方层面现在有百里燕主政,会按程序办理,但民间层面的交易就很难说了。
西貘夷刚与咸国单方面贸易接触,形势良好,当初为避免纷争,保障双方权益,百里燕建议他们与民间交易时应根据咸国《契约法》订立契约并参与保险。
现在咸国商人被扣船扣货,甚至已被卫国充公,由此产生的损失保单根本不够赔的,因此是必要找西蛮人的商会算账。
当然,按理说战争是不可抗力,损失了自认倒霉,但眼下不是这么回事儿。百里燕订立保险条规时也回避了“不可抗力”,进行模糊处理,视情况进行操作。
如果写入“不可抗力”,以当下人的思维,海难显然也是不可抗力,洪涝灾害也是不可抗力,被车撞死也是不抗力,如此也就失去了保险的意义。
综合各方因素,百里燕决定由国立钱坊先承担保费损失和赔偿,而后再找卫国算账索赔。此外也必须考虑到日后对待西蛮的政治态度。
版图统一后咸国也要面临如何对待外族的问题,百里燕更倾向于文化包容,地理统一,政治协商。让外族对中原有认同感,在不独立,不对抗的前提下,可以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相对的独立和地域自治,但决不允许搞地理上的分裂和武装对抗。
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在文化经济上全面拉拢扶持西蛮,政策上适当给予倾斜和照顾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得让他们感到咸国是可以信赖的,而不能继续以野蛮的殖民武力方式去解决土地和财富问题,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对于百里燕的保证,古思弥汗很是满意:
“万分感激阁下的无私帮助,我族永远也不会忘记阁下的这份恩情。”
“呵呵,本侯虽已经答应派遣海军打通商道,但眼下尚未成行,古思弥汗大人言谢不免过早呀。”
“阁下所言极是,是在下言之过早了,还劳阁下多费心,尽早打通商道,解我族忧患。另外我族认为在贵国所学受益匪浅,故而希望能增派两千学生前贵国研习,不知永兴侯意下如何。”
“这个啊……”
百里燕顿感诧异,因为两千实在太多了,犹豫之际古思弥汗又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