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西线和谈(6)-《帝国行》


    第(2/3)页

    所以百里燕总结的办法是以战争迫使政治谈判,放弃部分土地,换取经济上的渗透。

    如此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消化占领的土地,同时通过经济渗透和现代商品模式,进一步控制更大的市场,让咸国变成核心生产中心,从而从经济上控制诸侯。

    当本土足够大,人口足够多,科学极为发达,军力空前强大时,最后必然形成全部利益围绕咸国展开,诸侯经济只能变成的附庸的局面,最终的结果是经济上统一版图,进而倒逼政治统一,同时以先进军队施加压力,以达到彻底统一中原诸侯的目的。

    这个过程时间跨度三十至五十年,算上前期发展的二十多年,大致需要七十年,时间虽然长,但痛苦最小,伤亡最少,最后的政治局面最好。

    由此避免了秦始皇瞬统中国,造成了政治弊端和既有利益群体诛灭后的政治势力真空,带来的重新洗牌的负面效应。

    此时的中原格局与秦一统中国相似处颇多,不同的是现在中原的版图更大,视野放大到了全球,北有腋目南有金雪狄,与秦一统中原后北有匈奴南有岭南百越诸部的严峻局面相同,甚至现在的局面比秦一统中国更严峻,面对内忧外患之下,贸然推动政治、军事上的暴走,其结果不会比秦一统中国更好。

    当然,秦始皇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力量对比,乃至科学技术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却是当下各国诸侯的政治力量依然顽固,人才远比秦一统中国时更多,在位当权的各国政治集团庸才少而能人多,如果技术、经济、内政在同一水平,人才又不占优势,秦是很难一统中国的。

    而当下的局面要比秦一统中国复杂得多,来自外部的威胁远比还在使用骨器的匈奴人更可怕,加之各国政治势力的强势和顽固,要以最小代价,最少的牺牲换取统一,只能以牺牲时间完成这个过程。

    如此一来,各国强势而人才辈出的政治集团,就成了咸国前进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阻碍。尽管技术和经济全面碾压了诸侯,但基于最小代价和外部威胁两个大前提,百里燕就被束缚了手脚,不能贸然的大开杀戒,扩大战争规模和经济痛苦,换取政治利益。

    遂而只能以更为缓和柔顺的措施达到目的,这就给诸侯在政治层面制造了咸国不敢大规模用兵虎吞中原,进而得罪所有诸侯的幻觉。

    但实则是为了大局着想,不能这么干。他百里燕真要想震慑诸侯,大可再忍耐两年,等手里有了三十万支枪,一年荡平晋国,五年横扫中原都不在话下。

    可你为了大局着想,别人不这么看呐,相反因为你的富裕、强大和忍耐,成为了他们竞相算计的对象,这就给现在的政治斗争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和复杂性。

    百里燕不得不顾及更多,同时也不可能顾及方方面面,人力总有穷尽时,只要他稍一疏忽,依然强势的诸侯便会有机可趁算计你。眼下卫、梁争相算计,何尝不是应为他思想束缚太多,而顾及太大造成的局面。

    “宗伯先生,情势如此,本帅不得不慎重。但当下局面我国显然是要吃亏了,先生可有妙计助我破解此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