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西线和谈(1)-《帝国行》
第(3/3)页
“不知副帅是何良策能破此局。”
百里燕浮出一抹神秘笑容,显得很是高深莫测,他说:
“天机不可泄露,不可说也,呵呵……”
“哦……”
宗伯泰一息轻叹,未在多问。但是心中已是开始演绎推算,很快得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与宗伯泰商定计划,百里燕反复认真推敲了一个多时辰,而后率护骑五百余人,北上赶往瑞郡薛胜大营,就自立之事与钟廷磋商。
钟廷是当今卫王钟栋的二弟,老王钟盛的次子。钟盛残暴,其四个儿子基本都继承了这一优良“血统”。
但钟盛却不是昏君,其在内政方面颇有建树,在他一手操持下,将旧贵族奴隶制带向了巅峰,使得卫国以极为落后的体制,创造出领先一个时代的国力,加之幅员辽阔人口充裕,卫国得以跻身诸强之林。
然代价却是饮鸩止渴,自行阉割改革道路,丧失了先进思想迭代衍化的可能。
钟盛一生长寿,625年驾崩时享年六十三岁,但其得子较晚,直到三十五岁才得第一子钟栋,其后陆续又生次子钟廷、三子钟密、四子钟槐,所以当今卫王及其三个兄弟正值盛年。尤其钟密、钟槐是老来子,正当年轻气盛。但也正是老来子,钟密、钟槐二人势力不及二兄钟廷。
卫国的权利体系一直相当复杂,钟盛执政之前分散于全国大大小小百余个核心贵族手中,卫军总数很多,但军队半数为权贵所有,也是一直对中原构不成危害的主要原因。
钟盛执政后,为改变这一局面,于610年发动了震惊中原的西海之战,于卤野击败西海四国联军。
通过战争,钟盛得以回收当向部分的贵族军权,同时通过抓捕西海四国奴隶,垄断奴隶的特权,继而再用奴隶换兵权,迫使多数权贵妥协。
由于奴隶是奴隶制社会重要的经济生产资料,因此谁垄断了奴隶,谁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而养兵需要钱粮,而奴隶耕作产生钱粮,要奴隶就得用兵权换,如此一步步扼杀了诸侯的军权。
这是卫国第一次试图权利集权,但受制于技术、生产力、理念的制约,收归的权利人需要有人把持。为此钟盛拉拢一批,扶植亲信权臣,娶了他们的女儿亦或是出嫁自己妹妹笼络干臣,将权利集中于几人手中,这就给“四子之祸”埋下了隐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