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巅峰对决(4)-《帝国行》


    第(2/3)页

    绳帽枪和平手炮都是近些年各国趋同发展出来的“新式先进”火器。其中平手炮就是一种插在木杆上的火铳,前端套一个铸造的铜铳,口径二十五至三十毫米不等,内中装填弹丸或是铁砂。也有口径更大的,可以装填毒烟和喷射性火焰用以近距离杀伤敌人。

    而绳帽枪在当下是一种“极为先进”的的火器,其仍采用肩扛式发射,但在前端配置了木托架,可以肩扛蹲地架射。此枪火门依旧在尾部,但火门上有一桶状铜帽翻盖,翻盖内以棉絮侵染石油和动物油蜡,使用时点燃,使用者扛在肩上只需拉动绳索,将翻盖压在火门上,即可发射。

    早前得知“绳帽枪”后,百里燕曾令御客窃取研究后惊为天人。

    此种火器虽然简陋,但是翻盖极为可靠,火种留存时间长,不需要像火绳枪不断调整火绳长度。同

    时由于石油混和动物油脂做火种的缘故,火苗不易熄灭,即便大雨滂沱,也很难熄灭,可靠性很高,基本实现一人操作装填发射,已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且比火绳枪要更为可靠和实用。

    若不考虑当下技术本身的限制带来的效率问题,此种火器在如今技术条件下,已是十分先进。

    不过也非全无罩门,此种火器毕竟是铸造产品,由于浇筑工艺和冶炼技术的落后,注定只能以牺牲管壁增加重量的措施,增强火器的膛压和射程。

    且为增加射程和弹丸威力,此种肩扛式绳帽枪长度达半丈,属于典型的长管身武器,其铸造成型率不会太高,不足以大量普及人手一件,其重达四五十斤的份量,在发射时需在前端支起架子才能发射,而有效射程不到七十步,精度基本靠密度弥补。

    此外装填时火门着地,而翻盖掀开火种着地,当再次提起时,火种铜冒做下垂摆动,容易扣击火门引发走火,因此装填时牵连火种铜帽的绳索一头有个环,环扣在定在火器身侧的凸钩上,以拉紧火种铜冒,发射时松开绳索发射。

    尽管绳帽结构最大程度保证了的发火率和击发的可靠性,但由于装填需要火门着地,因此大雨天气难以重复装填。

    杜锐勋正是清楚绳帽枪的缺点,在绳冒枪、平手炮击发一次过后需要撤回本阵重新装填,但为了保证火力的输出,卫军通过前线实战摸索出了交替射击的策略。

    此刻百里燕右翼被卫军骑兵冲的七零八落,不等重组右翼,卫军前阵左翼待战骑兵发起了第二轮冲击,与此同时正面前阵卫军开始向咸军正面快速运动。

    “杜锐勋不愧是杜振之子,这次恐怕是要有麻烦了!”

    心中暗自说道,百里燕意识到卫军和杜锐勋的可怕之处。

    无论古今,用兵都有一个重要原则,由于指挥系统和通信的制约,战线宽度和兵力投入规模是有限的,夜间和雨天作战更是如此。为便于指挥和调度,一线不可能堆积大量的兵力,也无法全部展开数万人乃至十数万人同时向敌人发起攻击。

    因此一场你死我活的战役,进攻一方的力量输出必须维持一定以合适的力度,并保证其连续性,除非必要,波次与波次间不能间断,必须始终如一,或者一波强过一波,不断以兵力投送让敌人忙于防守和死战,直到地方消耗殆尽乃至战斗意志崩溃。

    任何非必要的无故的中断攻势,都有可能浪费将士性命换取的战场态势,是对将帅指挥调度和临机应变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态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中,丝毫犹豫和中断都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将帅只能在动态的环境下做出每一个决断。

    然由于时代的制约,知识的传播范围极为有限,受教育的人群更少。各国诸侯对军事人才的培养仍停留在家族化和唯才是举两条路,专业化、体系化的建设培养根本谈不上。

    因此多数统兵将领能力很是一般,乃至平庸和无能,很多人甚至无法掌控出击兵力的力度、频次,更谈不上把握战机用计使诈,运筹帷幄统筹后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