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准备收尸-《帝国行》


    第(2/3)页

    除此之外,近三年咸国无战事,国内得以平稳渡过,大兴土木花出去的钱,一部分在国内运转,一部分流往国外,再从国外流入国内,而永兴、瑞田生产持续扩大,产品增多,继而形成循环。若没有这三年的平稳,只要一打仗,国内必乱呀。

    对了,众筹现在运营的如何,这两年有亏空吗。”

    “有一些,主要还是农业上,其他皆有盈利。还别说,这众筹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只要不出事,这钱就是钱坊的,出了事几百几千人赔一个,也不亏。”

    “这是当然,现在咸国人少,日后百姓大量生育,人口四五千万乃至上亿的时候,众筹的生意会更好。不过,农业上亏一些还是得亏一些,农业乃是国之根本,农民数量巨大,每次造反无不是农民先乱,只要稳住农民,其他的都不怕。”

    “说的是,三十年前咸西叛乱,那真是没法儿活了才反,最近十多年各地百姓都说朝廷的国策好,人心也聚了起来,比当年真是好了不止十倍。”

    “是啊,人心散易,再要聚起来可就难了。女婿花费了二十多年心血好不容易聚起了人心,不能再轻易给散了。女婿今日前来,正是有一事相求岳父大人。”

    “说吧,都是自家人,还说什么求啊,这可就见外了。”

    乔廉丝毫不在意百里燕准备说什么,他以为多半是借钱或是生意上的交易。待百里燕详细说清细节,愣是下这位老太爷一跳:

    “什么啊,你要吞人家两个郡!这与卫国打仗,割长孙的地,天下也没这个道理呀。”

    “道理不道理不是他长孙说了算,是咱们说了算,现在能指望出兵的就咱咸国一家,这个价格他不接受也得受,而且咱们得花钱买,让他心甘情愿的卖。”

    “花钱买割地!”乔廉吃了一惊:“既然他都割地了,咱们还花钱买做什么。”

    “这不是怕长孙下不了这个决心,咱们替他下这个决心吗。而且眼下时间精贵,拖得越久对咱越不利,所以能花钱解决的不要动手。”

    “哦……岳父明白了。你是要岳父当朝提出来,好避嫌是吧。”

    “正是,这件事本来便是女婿与大王做下的圈套,现在长孙已踩进了一只脚,剩下一只脚就看这一回能不能上套。”

    “那好吧,不过咱们可是一家,岳父上奏未必能避嫌,还是得找其他人说。”

    “此事干系重大,若找他人代劳,必须得靠得住,否则出了纰漏,被长孙察觉,可就难办了。”

    “这倒也是,是得找个可靠之人……”乔廉暗自琢磨着,突然想起一人来:“对了,有一人可用。”

    “谁?”

    “陆亭训啊,他是城府司马,又是太尉张佑的嫡系亲信,你与张氏不已恩怨了解了吗,此事不妨由陆亭训出面提出不就成了吗。”

    “这个……恐怕不能由女婿直接出面,不过确实可以加以利用一番。”

    陆亭训这个位置很重要,他是都城城府司马,具备了直接进入内阁的机会,同时又是太尉一系,尤其出面合情合理。

    但有两个问题是硬伤,其一咸王并没有同意陆亭训参加朝议,因此这件事轮不到他提出意见。其二,要陆亭训提出意见必须有个合理的借口,不可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所以由陆亭训贸然提出索要两郡太过生硬并不合理,易引起晋国、长孙的警觉,此外还得考虑张佑的想法。

    其现在仍在鼎炀治丧,陆亭训显然不能单方面听从百里燕的调动,因此必须先征询张佑的意见。但一来一去的保密性就大打折扣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出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