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埋头发展(1)-《帝国行》


    第(2/3)页

    同年两台交流电机样机、两台直流电机样机相继研制成功,正月间缝纫机大幅改进,功能增多,效率大幅提高,首批二十台样机发往瑞田被服场试用,并计划于年底前再产一千五百台改进缝纫机用于被服成衣生产。

    有鉴于形势严峻、技术不成熟,暂无没有市场需求,百里燕并未批准单缸机与电机批量投产,但拨付了资金责令相关部门继续改进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量化指标,并在既有样品之上提升性能指标,继续研发多缸机、汽油机和大型配套电器设备,尤其是内燃机的可靠性和连续工作性能至关重要。

    同时百里燕也批准了输电线缆、变压技术、硅钢片、风力、水力、火力发电、电气化研究、蒸汽轮机等项目的制造和生产研究,并扩大橡胶制品和石油生产,为生产电缆,工业应用内燃机做基础准备。

    整个二月间,各路消息不断,百里燕忙于收拾国内的摊子,无暇顾及。

    永兴搬迁一直拖到三月中旬启动,大学堂、益草堂、图书馆、仪器、光学、电力、精密制造、砡工派一部及其众多家属子女等核心机构尽数前往轩云城,至六月初基本完成。

    期间西城城墙完成扩张,陆续开始修建高炉,特种钢高炉,同时投产三套重型蒸汽锻压机,兴建一处大型联合轧钢厂,为生产铁路用钢轨和桥梁用特种钢建立基础设施,蒸汽机车和铁路发展提上日程。

    五月上旬,锻造厂一台改进蒸汽机用上沼气供热,第一次实现了气体燃料驱动机械动能,不仅为日后减少了煤炭使用提供了技术经验,同时沼气池的发酵,让人畜肥料更为高效。

    核心迁入轩云当月,武备营一分为二,轩云成立军事学院,为武备营新锐培养的技术兵种、先进科目以及预备军官,总计约五千人移防轩云,由此正式筹建新式军事体系。

    继续留守永兴的七千余人多数是专精搏击与兵器刺杀的老卒教官,以及传统陆军战术战略作战的教员。

    总体上已不能满足日后现代作战需求,尽早的剥离和筹建新式军事体系势在必行,但并不妨碍继续传承和发扬格斗技能与兵器训练。

    生产调整从四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八月上旬,经过最后三次高强度测试,永兴步枪正式定型生产,型号“盛元648型永兴步枪”,同年投产单管、双管霰弹枪,以及短管单、双筒霰弹枪。

    短管霰弹枪机构不变,只改短了枪管长度,略加厚管壁。长管、短管、单管、双管均可使用霰弹枪专用套筒三棱刺刀,以便于格斗刺杀。

    左轮枪的生产并不顺利,问题仍在弹药。如果不考虑产能和设备问题,如今弹壳的生产工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生产出成品之后委实吓人一跳。

    由于设计人员没有手枪设计经验,为图方便,直接使用了永兴步枪的弹头,结果就是手枪弹口径达到了惊人的14.5毫(约13.05毫米),一枪若打人身上铁定是必死无疑。

    然而问题是在使用六条膛线枪管情况下,五十米处连开六枪,竟一枪也没上靶,惊人的枪口跳动,还连带砸伤了试枪员。

    百里燕当机立断,将口径改为10毫(约9毫米),于九月初制成三支样品,并实现自动转轮,挡块保险与退弹杆同时退壳功能,于同年十一月开始小批量生产。

    安全起见,百里燕于前沐阳仓旧址,就地修复残垣断壁,修建厂房设施,用于生产各型弹药。

    九月底十月初,金雪狄人再次遣使咸国,递交国书,正式确认通商,并极尽赞美之词,感谢咸国的慷慨与无私帮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