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政治投资-《帝国行》


    第(2/3)页

    “遵命!”

    待焦木华离去,咸王看向太子:

    “丝绸交易之事太子有何想法。”

    “回父王,儿臣以为,如果无法避免竞价,应分从绸商手中分别收取丝绸与官营制造坊所产丝绸一统参与竞价,唯有如此才能平抑绸商们的损失。”

    “一匹丝绸少则三两根寸金,多则五六根,其本钱不过才两三根寸银罢了,而绸商们每年只向寡人缴纳八九千寸银,其他皆被绸商尽取,太子以为绸商还有损失?”咸王口气平淡没有怒意,话语间却透着不满。

    “父王明鉴,绸商赚得是多,但黑巾叛乱和六年南征,绸商们出力不亚于三侯,而且……”

    “而且何事?”

    “每年还要进贡朝廷数以万计的上好丝绸,这些却未折合在绸商们的收益之中,如若这部分合计在内,绸商们所能赚取的利润也就不多了。”

    咸王沉默,转向百里燕问:

    “永兴侯,此事你怎看?”

    “回大王,进贡制确实存有弊端,主要矛盾出在各地绸商与权贵把持着土地与丝绸业,如若国库不向他们索取进贡,他们也不会甘心交出产业。

    如若索取进贡,国库还能避免损失。但丝绸的本钱相较于卖价,利润十倍甚至二三十倍,纵然每年进贡朝廷数万匹上等丝绸,但本钱充其量不过十万余万寸银,加上几千银的桑蚕税,绸商依然获取最多的利润。”

    绸商每年向朝廷无常进贡丝绸是各国历来的定制,存在有数百年,而各国朝廷则赋予封禅的权贵以生产丝绸的特权,换取贵族的忠诚,这种制度早期没有问题,因为政权建立的初期人心思定,兵权都集中于朝廷,地方势力并不明显。

    然随着时间推移资本的积累,政局的动荡,以及外部政治因素的干涉,地方权贵积攒资本之后,野心和权力欲愈发膨胀,最后形成财阀,进而有财阀演变成地方割据甚至军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