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经略-《帝国行》


    第(3/3)页

    “自然是采买商货置办所需之用。”

    “既如此,刨开粮食、牲口不算,我咸国所产一应器物要多少有多少,然受制于国力单薄,故而只能以商货输往其他诸国国内,以赚取大量金银钱币,而后再从其他诸侯国中采买。

    如今孙国数郡之地归我咸国所有,再加公良军新占数郡,届时公良兄只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我咸国商货入境,每年哪怕只多半分的利润,公良军也受用不尽。”

    “你当真?”

    公良修半信半疑,百里燕点头肯定道:

    “当真,兄虽精通内政,却不知经商之道。本帅出任治粟内史十多年,又任大司农六年,岂能不知内情。”

    金钱的本质是促进商品流通,便于交易,而商品流通的速率取决于生产、物流、消费以及市场规模。

    当下老百姓消费能力普遍偏低,而咸国人口又少,有限提升生活水平后,短期内已经达到消费所能提曾的极限空间。

    因此除了铁器、食盐、布匹等,永兴城的商品在咸国有消费能力的阶层市场已经饱和,只能向外扩张。

    而向外扩张市场,受各诸侯国关税和流通环节的制约,增加了商品流通成本和销售终端的价格,多数的利润被当事国的税务、贵族和中间商拿走。

    虽然咸国也能获取不少利益,但高额的关税和流通费用,抬高了商品终端售价,导致原本应该有能力消费的阶层,变成没有能力消费。

    以菜油为例,菜油作为当下较高附加值利润的商品,既能食用,也作为军用燃烧油料,受到一定管控。

    咸国开放油菜种植后,油菜在咸国普遍种植,由此得到的菜油进入市场,普通老百姓得以有能力消费。

    但菜油在其他诸侯国仍是管制品,为保障国内市场和权贵的利益特权,志国进口咸国菜油会额外征收高关税,使之价格比志国国内更贵,用以保护治国国内的种植油菜权贵和农民的利益,结果是普通老百姓依然无法享受到咸国贸易的好处。

    而相反的是志国、宋国向咸国出口的棉花,咸国只征收基本关税,使用效率更高的纺纱、纺织机织成布匹。

    既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普通百姓,同时还能向国外出口,但志国对这种出口原料,而进口成品的商品同样征收高额关税,使得咸国出口的布匹在志国价格高昂。

    高昂的价格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当下百姓,影响虽然有限,但却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间接打击了个人对生产的积极性,加重了社会底层阶层的不满。

    咸国新占土地并入咸国之后,市场打通,人口形成的基础市场链入咸国经济结构,从而让永兴城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好进入新的市场,同时进一步刺激永兴城自需产能扩张。加之永兴城产能受到压制,扩张后的产能将进一步拉低商品成本。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