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林台大营-《帝国行》
第(2/3)页
“赵先生有所不知,当年本侯南征金雪狄人,在那金雪狄人都难以进入的丘比贡山中,硬生生找出两条进出之路,若非本侯如今身系重任,真想亲自带一路人马,从他处摸进山中寻出一条路来。”
“侯爷大可不必如此担忧,攻取上关,万川即唾手可得,何必急于一时呢。”
“话虽如此,但战事久拖一日,川中百姓便多受一日之苦,若不能尽早止战,日后受损的还是咸国。”
赵安陵围而不攻之法虽然是避免了己方伤亡,解决了战术问题,随之而来的附带伤亡是不可承受的。
人是一切社会经济和财富的根本动力,咸国人口如今不过七百万,不计枭民军、外籍军、新附民、隐户、外籍民及其家属,咸国本国人口不会超过五百五十万,其中的一百五十余万人都是最近十五年间百里燕努力增加人口的结果,而且战争和灾害死亡还抵消了人口增长。
中原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动荡,人口减少应不止三千万,仅咸国二十年间因旱灾、战火、疾病、流浪直接死亡者,不下一百六七十万人,算上割让的江东东郡,咸国原有人口八百多万,二十年间锐减三分之一。
黑巾军所过之处受灾最重的是徐国,十五年间人口减幅逾九百万,卫国、志国、宋国、西海诸国虽未受黑巾直接波及,但南境六年战争,战后统计的结果显示,仅死于转运途民夫过四百万,作战损失兵员逾一百五十万人口,近两百万百姓,其他间接死亡和黑巾军内部镇压叛乱作战伤亡,前前后后直接因灾因战死亡三千万人还是保守估计。
万川郡还不同于四川盆地,万川除中央盆地外,平原较为破碎,可耕种土地分散于各个山区之间,加之农耕技术和农具落后,畜力稀少,以目前黑巾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力,其无法维持现有一百三十万人口和川内数万军队的粮饷后勤供应,
万川围而不攻,时间一长,守军拒不投降,饥荒是必然的结果。即便只饿死二三十万人,最终的削弱的仍是咸国的经济战争潜力。
勘察过东平关,一行人第二日遂返回硕天,呆了一日,百里燕又马不停蹄前往昌尹郡,接管叶信、肖渠、顾中、徐谨四部兵马。
从彭源去往昌尹郡,需借道志国定襄郡,定襄郡与万川、彭源、下关、昌尹四郡悉数接壤,志军由此西出逐鹿中原极为有利,然万川压在头顶如鲠在喉。
早年与孙国争霸,夺取霸权后,只因为破万川,为此后志国衰败买下了隐患。
此番志国避万川不攻,显然是想将此硬骨头留给咸军去啃,好日后坐收渔翁之利。
志军攻打下关兵马由公良义长子公良晨,与公良文长子公良松二人率领,打了数月仍被挡在下关门户之外。
公良晨算是公良家智勇兼备的一代新人,并不比公良修逊色半分,但公良修工于心计和治政,这一点是公良晨所不及。
至于公良松,南征时百里燕早已领教过,武勇可嘉智略一般,也就与苏洪相当。可以拜将,但不能拜帅。
途径下关之际,百里燕未去拜会公良晨、公良修二人,一是不顺路,二是公良松此人虽然智略平平,但坏心眼馊主意倒是不少,往往尽出馊主意。那公良晨也是狡猾人物,只怕是去了他二人营中,不准得旁生事端。
二是确实也不顺路,实在没有必要专门走一遭,如此以中原名将身份,屈尊降贵去会公良晨,反而抬高了他们身份。
进入三月,气温有所回升,比之北海,当地气温仍偏低。
昌尹、上关两地战端再起,志军的大营设在了樱城,叶信、关龙翔咸军大营在林台,两地一南一北相距两百多里。
半个昌尹郡已在联军扼控之下,黑巾军依仗思水江的优势,不断用战船从江西运兵增援,给攻取昌尹西郡带来巨大阻碍
三月廿八日,百里燕率武备营先到林台,而没去更近的樱城。叶信、关龙翔等人出城相迎:
“末将等参见副帅!”
“诸位不必拘礼。”
“谢副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