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杀手锏-《帝国行》


    第(2/3)页

    砡工派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博源君姬丰的烈酒才勉强驱动仿制模型,砡工派甚至已经想到,可以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用以驱动机械传动。

    显而易见,这种奇怪的蒸汽机设计十分之成熟,而且搬到了船上,但使用酒精作为蒸汽动力燃料,却非用于船体动力,一直困扰了百里燕许久,这个问题直到两年后御客潜入天船得以弄清楚。

    蒸汽机所在位置还有一个铜制简易泵体,是防止战船进水之后,用以排水。

    酒精因燃点低,且易于燃烧,可以迅速点火,而煤炭则不能。

    大量煤炭需要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小时点火预热,对于即将沉没,必须自救的木质战船而言,煤炭浸水之后无法点燃,但酒精型蒸汽动力只需装入铁质密闭容器,则可迅速启动,十分便利。

    此外煤炭热量高,温度极易渗透而波及木质船体,酒精燃烧时火浮在酒精之上,燃烧温度低,温度传热慢,只需在隔热层装入水,即可有效阻隔热量波及至船体。

    至于为什么没有用于船体动力,以蒸汽明轮船取代风帆,而继续使用风帆,无外乎三种可能。

    其一,其技术理论积累远不够,尤其是数学、物理和金属机械加工不成熟,材料学也受到限制。而蒸汽机用于轮船,需要工程力学、材料学以及动力学多门学科,木船的船体结构同样也限制了装机和零件的安装,并非一蹴而就。

    其二,已经有了蒸汽动力船舶,飘入北海的这艘碰巧没有使用蒸汽明轮作为动力。

    其三,是理念和技术领域,理念最终影响技术领域。如果想不到将蒸汽机用于船只动力,自然也就不会有相关技术的诞生,甚至连火车也不会出现,因为没人有超现实的理念,而技术行业产生于理念的拓展。

    百里燕自己是很好的典型案例,论理论基础,他并不占任何优势,充其量数学、医学强一些,掌握了基础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理念,他有更为超前的理念和广阔的视野认知度。

    如黑色火药、硝化棉出现数百年间,手榴弹一直以外源点火完成引爆过程。

    直到一战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撞击雷管,而现铅拉火管木柄手榴弹却是在一战前出现,比雷管手雷晚的多,手榴弹才真正完成实用化。

    其结构今人看来极为简单,甚至人人可做,但解决这个问题足足花了四百多年,归根到底是理念和技术瓶颈,限制了技术领域。

    最后,技术发展趋势的可预知性是不可替代的。

    技术进步以理论和试验论证交替迭代,如果未来认知是可预知的,意味着理论和研究的周期性可以极具缩短。

    百里燕两世为人,就如同走在森林中的猎人,拿着全开的地图,而对手打着火把,走在迷雾当中不断摸索前行。

    当清楚的知道现成发展趋势和技术捷径,通过捷径规避技术发展周期,无疑是可行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