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曹驰正的手腕-《帝国行》


    第(2/3)页

    牧莜话音落下,公良文又问:

    “若安牧军师所言,此番迂回偷袭霄池之蛮军,其势头多大。”

    “尚未可知,但绝不会少。老夫甚至可以料定,天南城外当面之敌,恐怕将不止于二十五万,诸位当作最坏之打算。”

    牧莜话到此处,百里燕此前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是发生了。

    过去数百年间,金雪狄北犯兵力少则三十万人,最高峰逼近九十万,但也从来不是一口气增加到九十万,而是战争进行的五六年间,逐步增加至九十万,而且是战争结束撤兵时,还活着的人有九十万,实际的人次达到一百三十万以上,其中差额部分是阵亡人员,阵亡率超过三成。

    按此计算,蛮军此番人次至少在一百二十万以上,且在一年间将兵力剧增至八十万,后劲之强,其最终能够投入前线作战的兵员将无法估算。

    更为可怕的还在于,金雪狄几乎不受后勤运输规模的制约,用数以几十万计数的独角马,上百万马匹,代替多数人力,不受季节天气影响,往前线运输粮草补给,远非中原联军后勤所能相比。

    因此中原联军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消耗在后勤转运,而蛮军却可以从后勤,腾出数以百万计的青壮劳力投入战争,这才是金雪狄最为可怕之处。

    动物资源如同现代战争的运输载具,在冷兵器时代,决定了后勤转运效率,当这种动物资源具有极大战略差距量级时,战争的天平必将向其倾斜。

    蛮军此番敢于越过徐途长途奔袭霄池,是数百年来按部就班战略的巨大尝试,其准备之充分,战役决心之坚定,兵力规模之庞大,从曹驰正、牧莜决定集中全部骑兵的战略部署,就可见一斑,定是做好了最坏打算。

    百里燕甚至相信,这将是自开战以来最为险恶一仗。

    现场沉寂许久,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现场在坐的都不是外行,牧莜、曹驰正说道这个份上,谁都清楚,一场恶战将在所难免。百里燕此时想到更多的不是如何一战,而是曹驰正准备怎么让各诸侯军心甘情愿的出动所有骑兵。

    正值他思索拿捏之际,曹驰正出人意料将矛头对准百里燕:

    “魏将军骑战颇为精妙,咸军可否一战。”

    百里燕始料未及,但转眼想到公良文九月打头阵也没吃什么亏,曹驰正率先点将,多半是为接下来拆分各家势力打伏笔。有鉴于过去时日曹驰正对咸军态度满意,百里燕相信这是曹驰正给他的下台阶。

    想到这里,他忙接话说:

    “咸军愿效犬马之劳,只是后勤转运,还望联军能予以照应,以解我军后顾之忧。”

    百里燕迅速妥协,面无表情的曹驰正,略是浮起一丝赞许之色:

    “此事魏将军尽可放心,此战关系重大,各军辎重统一调运。那现在,纪尧将军,岐军可否一战?”

    “这……”

    纪尧此时正拿捏不定,心里不禁再想:最好是能避过去再说。

    却偏偏想什么来什么,曹驰正突然要其表态。纪尧全然六神无主,先是看了眼沈毕,又看了眼王彦飞,目光最后扫过百里燕,心里的矛盾和复杂顷刻显露无遗。

    歧国眼下被晋国驻军,被卫国死怼着,曹驰正将其第二个拎出来,用意显而易见,魏贤是歧国人。咸、岐两军合流,无疑大增凝聚力,要比依附于晋国强得多。

    但这时王彦飞、沈毕同时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