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新格局-《帝国行》


    第(2/3)页

    北军司马使在姒光出任北军主帅之前,一直由王硕兼任,北军渡海歧国后,大军不在国内,其司马使一职被晋王收回。

    晋王与太子姒钧理念向左,在公叔阔主政之下的晋国国力日强,图霸的野心锋芒毕露,为彻底解决咸国,晋王出动北军坐镇咸国,既是练兵,也是为日后平叛之后,强行驻扎咸国打伏笔。

    太子姒钧出生于政局稳定后的盛世,做惯了承平太子,有点富二代小股民的心态,面对大起大落的价格波动,心里承受不了,基于保本的心态,先把本拿回来。

    姒光损兵折将丢了雷城大量军需物资,太子姒钧只觉得折了老本,就应该退回来重整旗鼓。但打仗哪里是炒股,地盘都是用人命换的,哪能轻易说让出来就让出,哪怕就是扎在咸国,那也是驻兵,占据了政治主动权。

    将来即便要退,也是可以跟咸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如果主动撤兵,政治性质就不一样了。

    派遣司马使同样很棘手,得有人压得住姒光。姒光毕竟姓“姒”,是贵族,派遣的司马使必须有足够的身份认同感能压得住他,魏涵资历够了,但背景不够。

    现场沉默片刻,王硕之子,王砺说道:

    “父亲、韩老将军,我有一人可担此任。”

    韩合眼前一亮,忙道:

    “何人?”

    “季锦昇。”

    “他!”王硕隐约响起这么号人

    季锦昇,37岁,太子府前副将,因在私下抨击公叔阔国政,被晋王调离太子府,现为晋国派驻千岳山宋国防区的督军使。

    督军使,职同左右都督,但无兵权,有点像军事观察员,军职军衔会很高,但没权利,是各国派往前线观察敌情了解情况,并时时向国内汇报的这么个无权的闲职。基本上和发配没什么两样,几年乃至十几年都回不了国。

    季锦昇此人素有谋略,又深得太子信任,晋王过世后,早晚要调回国内任职。王砺的意思是,公叔阔也过世多年,晋国国情稳定,晋王多半已经忘了此事。

    但对太子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季锦昇毕竟是太子府嫡系,回朝必然受到太子受到重用。何不趁此时机把季锦昇调回国内,重新发配到前线,说起来还是远离内朝原理庙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