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赵逊的态度-《帝国行》


    第(3/3)页

    “魏将军,此处乃百灵园外,将军在此静候片刻,大王得了空便会召见将军。”

    “哦,谢公公提醒。”

    百里燕略施一礼,宦官随即又转身离开。

    此番任命的策应使有六十多人,楼内坐着、站着的有四十多人,咸王在百灵园召见众将,而且是一个一个见,显然有一一考察,吐故纳新启用新人之意。

    大司马被姜严把持多年,军政各级机构都是姜严安插的人手,扳倒姜严直接的结果便是以陔陵为核心,全国各地的军政机构一夜间瘫痪失灵,大量起用新人考察能力,已经是当务之急。

    撤换大司马尚且牵扯甚广,相国公孙岳把持相位十多年,经他提拔的门生故吏权贵商贾遍布全国,要连公孙岳一起撤换,短期内还无法做到,至少在咸国转危为安之前,还不能动公孙岳。

    正值驻足之际,突然有人唤道:

    “是魏先峰吧。”

    百里燕循声望去,说话之人正是高培,遂即迎上前去略施一礼道:

    “高将军别来无恙。”

    “诸事皆顺,魏先峰此来是赵帅提拔出任策应使吧。”

    “正是,不知大王召见了几人,为何大家还都在此。”

    “哦,大王昨日下午逐一召见各位新任策应使,已经接见了十六人。”

    “大王接见诸将,是今日早朝后便开始的?”

    高培摇了摇头说:

    “今日未朝,辰时开始召见诸将。”

    “那高将军可见姜公子?”

    “他昨日便受诏进宫,今晨已经去了大王潜邸,向安泰侯述职去了。”

    “这么快!”

    咸王昨天连夜召见姜乾,应该是有意而为之,目的何在,一时还不好说。存心不想让其与自己照面,完全可以先行召见,而不必要连夜召见,其中定是有什么特殊安排。

    这时高培又道:

    “对了,魏先峰为何没穿铁布衫,本将正要向你再讨几件。”

    “在下怕有碍观瞻,故而换了扎甲面君。高将军若要,在下来日再送将军几件便是。”

    “那好,一言为定。”

    随后二人进入楼内,高培热情介绍了其他各营将官二十余人,其余人虽然认识,但都是来自各郡的勤王客军,以及大司马、鼎炀侯、相国一党,关系说不上融洽。

    很多时候前面奋战,这些人等各怀心思鬼胎拖后腿,为平衡各方势力。

    此番举荐策应使,戍军将领占了五成,禁军占了一成,郡兵占了三成,权贵勋戚占了两成。

    策应使虽然不是什么实权武官,但战后能评上一个“护国有功”,日后升迁比其他将官更多了一份资历,更何况是担任天子之军的策应使,身份也好比其他人高人一等。

    晋国此番也想安插人手,最终因魏涵不愿进兵,被泰安后顶了回去。

    坐了整整一下午,咸王又陆续召见各派系将官五人,直到申时末刻也没轮上百里燕面君。

      


    第(3/3)页